澳門統計局去年公佈就業調查,二〇一四年四至六月失業率為1.7%,就業不足率為0.4%,與上一期(三月至五月)持平。盡管當局一再強調失業率低位橫行,但并不能掩蓋勞動力嚴重短缺下的人力資源結構問題。因為,目前澳門本地勞動力市場除面臨供給不足,還面臨高端人才匱乏。
隨著特區政府近年推行放寬外僱政策,外僱數量大增,已由原來作為勞動力的“補充劑”演變成現時佔本地勞動人口超過三分之一的生力軍。人資辦資料顯示,去年1月底,批出的外僱聘用許可達18.2274萬人。而截至去年六月底在澳工作外僱總數達155,310人,較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底增加17,472人,已超過去年初政府預計全年增加3萬外僱的一半。
當局批出的外僱聘用許可超過了18萬人,如果經濟環境沒有急轉直下,企業不會主動取消外僱配額,這意味著外僱人數會繼續增加到至少18萬的水平。未來三年多個路凼大型項目落成,勞動力需求量大,加上本身中小企的人力需求,外僱增速估計會更快。
此外,以去年首五月外僱行業分佈情況為例,據人資辦公佈的數據顯示,以行業劃分來看,酒店及飲食業外僱數量最多,近4萬人;其次為建筑業有3.7萬人。有業者表示,建筑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不愁無出路,但數量仍未滿足企業需要,而建筑公司中高管理職位亦有人資不足現象,業內專業人員跳槽情況普遍。
外僱雖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市場勞動力的需要,但過度引入勢必會影響本地僱員就業,且降低整個勞動力市場薪酬與收入。而近年澳門的醫療、公交、住屋等資源配套未能跟上發展趨勢,外僱人員亦攤薄了居民可享受的社會資源及公共空間,居民與外僱矛盾勢必增加。
誠然,賭權開放,小城變大都,經濟發展,社會繁榮,人口勢必上升。唯單一產業結構勢必導致勞動關系整體失衡,澳門持續高速經濟增長,絕大部分是以博彩業為主的服務行業為支撐,外僱大戶亦非博企莫屬,產業結構失衡導致澳門經濟外向型程度加劇,外部經濟體變化導致澳門在應對經濟波動時處于被動,從而對勞動關系產生影響,陷入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導致的惡性循環,以致引發多重社會問題。
因此,有效加快多元進程,調整本澳失衡的產業結構,完善引入外僱的方向,優化公共設施和服務,建立更好的生活模式,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,成為了廣大居民對來屆政府的殷切期望。
信息來源:澳門商報
|